清泰庵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境内,始建于1526年,是一座享有盛名的古寺。该寺所在地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实为佛门弟子清修的胜地。前人曾有诗描绘该寺曰:“弯弯曲径倒地颠,清泰庵前景物新。一树石榴成紫禁,满园包榖带红缨。门前黄犬常招客,河内青蛙乱打更。偶像瞧见月初上,斋之豆腐不胜情。”
清泰庵建寺以来一直有高僧大德主持寺务,筹建殿宇,弘法利生。开山第一代住持马度为明代嘉靖年间人,嘉靖后由信慧和尚住持,道光年间由太慧和尚、广德和尚住持,民国年间由映西生和净光任住持,1949年后由比丘尼昌全住持。现任住持隆惠法师,贵州省大方县人,1983年出家,师从昌全法师,兼任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西秀区佛教协会会长、西秀区第二界政协委员。该寺历代僧人多有文才,道光年间,有擅长书法、绘画、雕刻的广德和尚,光绪、宣统年间有吟诗作画的虚轩、海月和尚。“文化大革命”中,在极“左”思潮冲击下,寺庙被占用或拆毁,部分建筑荡然无存,经书、法器、佛像及文物古迹被严重损坏。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界三中全会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在当地政府的关怀下,加上善男信女们纷纷踊跃捐款捐物,清泰庵重新开放。
近几年来,清泰庵发展迅速,修葺一新,占地一千六百五十平方米,常住达二十多人。现有山门一座、观音殿一幢、客堂一幢,五观堂一幢、弥勒阁一座、接引殿一幢、玉佛殿一幢、大雄宝殿一幢、藏经楼一幢、僧僚房三幢。庵内原有文物甚多,血书《华严经》一部(“文化大革命”中已遗失),清末名士何威凤字画一套(存于省博物馆内),石头刻砌山门一座, 《金刚经》碑刻10块,记载该寺历史的石碑一通,五百余年古银杏树一株。
清泰庵位于安顺市城东水关侧(虹山水库大坝西下约100米)。门临清溪,地接城垣。它位于市区,人流量却很少,每年这里会举行开斋节,安顺的人都会聚集在一起吃斋菜,每次路过虹山公园都能看到有一古建筑屹立在这里,但我却第一次研究它的历史。
安顺的寺庙都曾经历过历史的洗礼,也总是在毁坏与复原中来回折腾,但庆幸的是这座清泰庵保留存得比较完好,成为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样子。历经明、清两朝多次增建修缮,尤其是清道光年间住持僧广德精心维修后,才使这座起初仅以“庵”(草屋)取名的庙宇始成规模。虽取名为“庵”,却绝无尼姑。从外面看来寺庙很小,进去之后却五脏俱全。
清泰庵坐东南朝西北,由月台山门、天井、关圣殿、后院、僧祖堂(左厢)、客堂(右厢)及大殿等建筑组合而成。月台是一座长约5米,宽6米,高1.5米的长方形石砌平台,两侧各有石阶供人登临,台前有两株古银杏树,高大苍翠,枝叶繁茂,时有白鹳栖息,平添几许雅趣。与月台比邻的是一壁石墙,正中即为山门,门为石垒,额曰“先登彼岸”,门联曰:未跨门栏,漫曰休去歇去;已登宝所,那管船来陆来。额、联均为清嘉庆元年(1796)岁贡、举孝廉方正、郡人郭德馨所撰。
山门后为天井,为一方园圃,石板小径穿插其间。墙角植有紫藤,为百余年庙僧所植,虬屈盘绕,攀墙越壁。苍劲浓荫,生意盎然。循石阶而上为关圣殿,面阔三间,供关羽神像,极威严肃整。殿有前廊,廊下塑有韦陀立像。门柱有联,曰:清若问渠,惟向源头寻活水;泰和登岱,更从绝顶看群山。上联为前人吴惠山仿古句,下联为郭石农取杜诗句巧成,上下联第一字嵌“清泰”二字点寺名。
寺庙所吸引我的从来不止是信仰,还有那些曾经的岁月,那些经过沧桑、雨水打磨的建筑与文化。清泰庵就是我所喜欢的古庙之一了。
© 2010-2030 m.thinkhoo.com
QQ:3815864 live@ant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