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归一殿,令人叹为奇迹的建筑
普陀宗乘之庙的平面布局可分为前、中、后3个部分。前部由山门、碑亭、五塔门组成,后部是主体建筑大红台及万法归一殿,中部包括琉璃牌坊、白台群、僧房等。环寺一周的高大围墙雉堞衔连,依山势蜿蜒起伏。
寺庙山门朝南,山门北面,就是典型的清代皇家样式的碑亭。碑亭向北是五塔门,门开三拱,为实壁盲窗的白台形制,上立黑、白、黄、绿、红五塔,每种颜色代表藏传佛教的一个教派。因清代尊黄教(格鲁派)为国教,故黄色居中。
大红台南的中轴线两侧,分布着30余座大小不等的白台,分为殿台、楼台、敞台、实台,形状不一,体量不等,功能各异。白台为藏式平顶碉房形制,建筑为汉族砖混结构。有些两座台组合成一处院落作僧房;有的在台上建起汉式的殿堂,作佛堂或钟楼使用;有的台顶置舍利塔;有的仅仅是一座实心白台。看得出,设计者是在试图表现出西藏布达拉宫山脚下那些梵宇的效果。
中轴线的最北端,就是那居高临下的大红台。大红台占地1万多平方米,因巧妙地利用地形将几组建筑连接成一个整体,因而更加显得体量庞大。大红台正面的基层是一座高17米的实心白台,东西两面有石阶登道直达白台顶部。白台之上起建高25米、上宽58米、下宽59米的7层红台。红台的1至4层为实心,但也都设置了盲窗。红台5至7层的内部,隐藏着一组4面合围起来的3层楼阁,楼阁每层44间,亦称裙楼。裙楼的顶部,建有六角形的慈航普渡殿和八角形的权衡三界殿,都是重檐镏金铜瓦覆顶。裙楼天井的正中,是正方形的万法归一殿,重檐攒尖的巨大屋顶上满覆着鱼鳞一般的镏金铜瓦,四脊饰波纹,法铃式宝顶。作为普陀宗乘之庙的主殿,万法归一殿隐没于大红台的裙楼之中,却把金光闪烁的殿顶拱出裙楼之外。而下部因裙楼合围,影调阴暗,光照对比鲜明,形成了一派肃穆森严的气氛。万法归一殿是普陀宗乘之庙举行集会和庆典活动的场所。乾隆皇帝当年就是在这里举行大型讲经祝寿活动,并接见万里东归的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一行。
1930年,美国富豪洛克菲勒派人对普陀宗乘之庙的万法归一殿进行了实测实绘,并在中国搜集购买了大量的佛像与法器,于1931年用专轮运往芝加哥。在1933-1934年的芝加哥万国博览会上,洛克菲勒建起了一个与万法归一殿实物同样大小的模型,并在复制的“万法归一殿”中展示那些搜集来的佛像与法器,由此导致了一股强烈的东方文化热。其后,瑞典建筑师麦克思·吴雷和几位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专家成立了一个基金会,将“万法归一殿”的全部构件买下,在斯德哥尔摩国际文化研究中心进行“复建”组装。1989年,麦克思·吴雷到承德实地考察万法归一殿时,说:“这是个奇迹。仿造得再像,终不是原本的东西。”
© 2010-2030 m.thinkhoo.com
QQ:3815864 live@ant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