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十一:鲜茉莉花250克,水适量。茉莉花置蒸馏瓶中,加水适量,依法蒸馏,取得蒸馏液1000毫升为止。
冷饮或温饮,每次30--50毫升,每日2次。有健脾行气功效。适用于食欲不振、口臭、口粘、胸腹胀闷等症。
方十二:桂圆干14枚,生姜3片,食盐适量。桂圆干洗净,放人锅中,加清水浸泡后,再加入生姜、食盐,煮约半小时即成。
本方有补脾止泻功效。适用于脾虚泄泻。本方出自《泉州本草》,原方用于“脾虚泄泻”,为治疗脾虚泄泻方。脾胃虚弱,运化无权,则见泄泻,法宜补脾止泻。方中以桂圆为主,补脾胃以止泄泻;以生姜为辅佐,温中止泻,合用而为补脾止泻之方。本晶偏于温补,对脾虚偏寒之泄泻尤为适宜。《泉州本草》以本品加大枣煮汤食,变补脾上泻方为补益气血方,原方用“妇人产后浮肿”。
本方重在温补,对湿热泄泻者不宜食用。
方十三:薯蓣240克,防风300克,山茱萸240克,人参180克,白术、五味子各240克,丹参、生姜各180克,黄酒15公斤。将薯蓣、防风、山茱萸、人参、白术、五味子、丹参、生姜切碎,以生绢袋盛好,用黄酒在瓷制容器内密闭浸泡7天后,过滤使用、每次饮用1—2盅,每日2次。适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乏力、眩晕、易患外感等症。
人参、白术、山药健脾益气;山茱萸、五味子补肝肾、固精气;丹参活血祛瘀;防风疏风散邪;生姜和胃降逆。全方配用具有健脾益气,补肝肾,固敛精气,增强抵御外邪能力的作用。
方十四:香油100克,蜂蜜200克。香油和蜂蜜分别用小火煎煮至沸,停火,凉温。油混合调匀即可。每次直接食用1汤匙,每日2次,适用于治疗先兆流产漏血症。
香油为芝麻所含的脂肪油,油中主要成分是油酸、亚油酸及甘油脂。芝麻气味芳香,是传统的滋养强壮晶,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将其列为上品,谓其“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久服,轻身不老”。《名医别录》载:“补中益气,润养五脏,利大小便,产生赢困,催生落胞。”与蜂蜜配合,可以补中益中,安五脏,定神志。
方十五:乌骨母鸡1只,草豆蔻20克,草果2枚,葱白、生姜、食盐各适量。乌骨母鸡去毛及内脏,冲洗干净备用。豆蔻、草果烧存性,装入鸡腹内,用棉线扎紧,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黄酒、葱白、生姜,旺火烧沸,撇去污沫,小火炖至熟烂,再加食盐,略炖即成。
本方有补脾止泻功效。适用于脾虚久泻。本方出自《本草纲目》,原方用于脾虚滑泄,为治疗脾虚久泻方。泄泻日久,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则成脾虚久泻,法宜补脾止泻。方中以乌骨鸡为主,补脾胃,止泄泻,而无鸡肉之腻;以草豆蔻、草果为辅佐,温燥以止泻,兼以增香调味,诸料合用,共成补脾止泻之方。本方偏于温燥,对脾胃虚寒或寒湿未净之泄泻尤为适宜。又本方补脾止泻,还可用虚寒之痢。
此外,《普济方》以本方去草豆蔻草果、加茴香、良姜、红豆、陈皮、白姜、花椒、盐炖食,名“乌鸡煎”,用于“噤口痢,因涩药太过伤胃,闻食口闭,四肢逆冷。亦可治久痢”。
本方宜空腹进食,对湿热泄泻者不宜食用。
方十六:干山药、白术各30克,人参3克,面粉500克。山药、白术、人参研成细粉,加面粉、清水合面,斡薄切片煮食。
本方有补气健脾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大便泄泻,疲倦无力。本方出自《圣济总录》,原方名“山芋丸”,用于“脾胃虚弱,不思进饮食”,为补气健脾常用方。脾胃虚弱,运化无权,生化无力,则见食少便泻,疲倦无力,法宜补气健脾。方中以山药为主,补气健脾;以白术、人参、面粉为辅佐,白术补气健脾,人参大补中气,面粉补养肠胃。诸料合用,更增强补气健脾功效。本晶补气之力较强,对于元气虚弱也可应用。
本方对外感及实热病证者不宜食用。
© 2010-2030 m.thinkhoo.com
QQ:3815864 live@antso.com